【轉載分享】馮力民教授:子宮內膜去除術經驗總結發(fā)表時間:2022-01-05 10:55 馮力民,主任醫(yī)師、教授、醫(y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沃醫(yī)婦產名醫(yī)集團專家。1996年獲碩士學位,從師于著名的婦科內鏡學夏恩蘭教授。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從師于著名婦科腫瘤學魏麗惠教授。現任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婦產科主任。 異常子宮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婦科常見疾病,2011年6月AUB新分類系統(tǒng)PALM-COEIN正式發(fā)布,如下圖所示,這個分類系統(tǒng)分類依據是AUB的發(fā)病原因,其中PALM是器質性病變,COEIN是現有影像學技術或組織病理學尚無法確診的AUB。 由于新分類標準的推薦,過去常用的診斷“功血”,即功能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便不再應用了,過去如果病人有子宮內膜增生,同時合并漿膜下肌瘤,我們在診斷時,往往會在器質性出血和功能性子宮出血之間糾結,新分類方法可以實現AUB-L, AUB-A等多個診斷同時存在,共同構成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 馮力民教授按照新分類系統(tǒng)PALM-COEIN的順序去詮釋AUB的相關知識,并且著重與大家分享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的經驗總結與應用建議。 (一) AUB-P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占AUB病因的21%-39%,臨床表現有月經間期出血、月經過多、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和不孕等,少數病人(9%-12.9%)會合并腺體的不典型增生或惡變。其診斷常用盆腔超聲,最佳檢查時間為月經干凈后,月經周期第10天之前,從而避免分泌期子宮內膜造成的干擾;確診需在宮腔鏡下摘除行病理檢查。 對于子宮內膜的治療需要注意,息肉直徑<1cm且無癥狀者,1年內自然消失的概率約為27%,即息肉為功能性,可觀察隨診,給它一個孕激素剝脫的機會;對于息肉體積較大有癥狀的患者,最推薦宮腔鏡下診斷和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TCRP)。 有生育要求者,一定要在孕激素調整月經周期的基礎上進行促排卵,孕激素調經要用10-14天實現增生期到分泌期的轉變,而且必須要在內分泌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行促排卵,暫時沒有生育要求可以口服避孕藥,或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在二者中,馮教授更傾向于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 對于明確沒有生育要求,又不能接受任何孕激素治療者,再考慮子宮內膜去除術,但凡是有任何生育要求的患者,都不考慮子宮內膜切除術。 (二) AUB-A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主要臨床表現有兩大癥狀,一是出血,二是痛經,部分患者可有月經間期出血過多和不孕。其診斷可根據典型癥狀和體征,即CA125升高做出初步診斷,盆腔超聲可以輔助診斷,有條件者可行盆腔MRI,確診需行病理檢查。 其治療視患者年齡、癥狀和有無生育要求決定:癥狀較輕、不愿手術者可試用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及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手術治療包括,對于無生育要求、癥狀重、年齡大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行子宮全切術,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是子宮腺肌瘤可考慮局部病灶切除+GnRH-a治療后再給予輔助生殖技術治療。 馮教授著重講解了腺肌癥的宮腔內治療,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如果病人癥狀以出血為主,可以放曼月樂,對沒有生育要求的病人也可以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如果以痛經為主,不能做子宮內膜去除術,因為它會加重痛經的反應,這樣的病人只能選擇放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能在治療的同時達到減少月經的目的;如果病人既有出血又有痛經,目前比較受推崇的方法是二代子宮內膜去除同時放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 一代內膜去除術由于其學習曲線長,加上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目前已經淘汰。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可與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共同使用。子宮內膜去除術后的病人有10%-20%的病人需要行子宮切除術,其中90%的病因是子宮腺肌癥。文獻顯示,單純用子宮內膜去除術或單純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術后滿意度都不能達到90%,同時使用,術后滿意度可達90%以上。 馮教授推薦子宮內膜去除術術中就放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ǒng),不僅不會增加術后淋漓出血,反而可以減少術后陰道出血。 (三) AUB-L子宮平滑肌瘤 子宮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是黏膜下肌瘤,即影響宮腔形態(tài)的肌瘤最容易引起AUB,常表現為經期延長或月經過多。其診斷常為超聲,治療方案決定于患者年齡、癥狀嚴重程度、肌瘤大小、數目和位置,以及有無生育要求等。 保守治療可用口服避孕藥或放置曼月樂來減少出血,緩解癥狀,宮腔形態(tài)正常,肌壁間肌瘤小于3cm可以用曼月樂;關于手術治療,馮教授強調,解決出血,一定先把黏膜下肌瘤去除,黏膜下肌瘤用宮腔鏡,肌壁間外凸的或漿膜下用腹腔鏡進行肌瘤剔除。 AAGL診治規(guī)范中提到,對于2型黏膜下肌瘤和月經過多,同時沒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同時行子宮內膜剝除術更有效,可避免日后因AUB行子宮切除。 (四) AUB-M子宮內膜癌及不典型增生 這是AUB少見而重要的一種原因,臨床表現主要為不規(guī)則子宮出血,對于年齡≥45歲,長期不規(guī)則子宮出血,有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B超提示子宮內膜多度增厚回聲不均勻,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者,推薦行病理檢查,有條件者首選宮腔鏡直視下活檢,可以提高早期診斷可能。 關于AUB-M的治療,需根據內膜病變輕重、患者年齡及有無生育要求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不建議行子宮內膜去除。對于年齡>40歲、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議行子宮切除術;對于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全周期連續(xù)高效合成孕激素行子宮內膜萎縮治療,如甲羥孕酮、甲地孕酮等,3-6個月后行診斷加吸宮。 但需注意的是孕激素治療是一些疾病的禁忌癥,如難治性高血壓和抑郁癥等。 (五) AUB-C凝血功能障礙 AUB-C凝血功能障礙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各類型白血病、各種凝血因子異常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血小板減少等全身性凝血機制異常,最常表現為月經過多。 診斷時需要仔細詢問凝血異常相關的病史,在治療時應與血液科和其他相關科室共同協(xié)商,原則上應以血液科治療為主,婦科醫(yī)生協(xié)助控制子宮出血。 藥物治療往往受限于原發(fā)血液系統(tǒng)疾病,若藥物治療失敗或原發(fā)病無治愈可能,可考慮改善全身狀況后行手術治療,包括子宮內膜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由于手術切口會給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帶來很大風險,因此手術創(chuàng)面更小的子宮內膜切除術是這類患者的福音。 (六) AUB-O排卵障礙 排卵功能障礙包括稀發(fā)排卵、無排卵及黃體功能不足,常見于青春期、絕經過渡期,也可見于生育期。治療原則是出血期止血并糾正貧血,止血后調整周期預防子宮內膜增生和AUB復發(fā),有生育要求者促排卵治療。對于已完成生育、藥物治療無效或有禁忌癥的患者可考慮子宮內膜切除術或切除子宮。 (七) AUB-E局部內膜病變 對于有規(guī)律且排卵的月經周期,排除其他原因,可能就是子宮內膜局部異常所致,病理診斷可伴或不伴有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其治療需根據病人狀況具體考量,傳統(tǒng)治療包括藥物和子宮切除,也可以選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TCRE)或子宮內膜切除術(Endometrial Ablation,EA)或曼月樂(LNG-IUS)。子宮內膜切除術適用于無生育要求,不伴有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者,其減少月經出血量可達70-90%,如與曼月樂合作,有效性可達90%以上。 馮教授著重強調了在臨床時,要著重注意對抑郁癥患者不能使用孕激素治療。除此之外,馮教授還分享了關于TCRE和EA治療子宮內膜癌前病變的幾篇文獻,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但是,2016年英國皇家婦產科醫(yī)師學院(RCOG) 英國婦科內鏡學會(BSGE)指南對于這個問題的觀點很明確。 (八) AUB-I醫(yī)源性 其病因可能為避孕藥漏服造成的撤退性出血,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造成的經期延長,首次應用曼月樂環(huán)或皮下埋植劑的6個月內發(fā)生的非預期子宮出血,或使用利福平、抗驚厥藥或抗生素導致的AUB。其診斷主要依賴仔細詢問用藥史,分析服藥與出血的時間關系,必要時應用宮腔鏡檢查,排除其他病因。 (九) AUB-N未分類 其病因可能為子宮動靜脈畸形或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缺損,前者常表現為突然大量出血,后者常表現為經期延長。 動靜脈畸形的診斷首選經陰道超聲,子宮血管造影可確診,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缺損診斷推薦經陰道超聲或宮腔鏡檢查。如果妊娠后動靜脈畸形的治療,需注意要等到患者月經復潮。 經過馮教授的講解,相信大家都對AUB的PALM-COEIN新分類系統(tǒng)有了全面的認識,同時,對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在不同病因引起的AUB中的應用有了深入的了解,馮教授的團隊仍在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和數據,相信會在未來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 部分圖片、數據來源:中國婦產科網、馮力民教授ppt |